行业资讯

广东中汇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联系人:沈小姐
联系电话:0769-22281951

传真:0769-22287103

邮箱:ZHJC_ZHRZ@163.com

网址:www.gdzh-testing.com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高盛科技园北区C座7楼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行业资讯

抗艾滋病药对新型肺炎有疗效!德国教授带来“神药”?

来源:我要测 时间:2020-01-27 20:43:51 浏览次数:




今天的大年初三,算得上是上溯到1644年的北京再未有过的奇特新春了。除了忧天的杞人,恐怕没有哪位中国人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能预见到春节能如此不同以往。


不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件事是,相比疾病对人们生理健康的影响,现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制造恐慌的谣言才是对社会最大的危害。


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信息公布



1月24日,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


疫情持续发展的同时,多国专家学者已迅速投入这场医疗技术战,寻找救治方法与治疗技术。德国中文网有消息显示,1月24日,德国吕贝克大学生化教授、冠状病毒研究专家 Rolf Hilgenfeld 教授已经前往中国,其有可能将新型“冠状病毒抑制剂”及相关技术资料带入中国,用以解除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抑制剂的作用是让病毒感染复制机制失活,大多数的人类病毒是 RNA 病毒,其传播需要复制,就需要相应的聚合酶;还需要蛋白酶将蛋白基因组编码的多聚蛋白前体进行分割。抑制剂就是要破坏病毒的重新组装,小分子抑制剂所针对的酶为病毒特有,因此,此类抑制剂对人体基本无副作用。


根据新闻及相关资料,是否可以认为这位德国教授带来了“神药”呢?


事实恐怕没有那么乐观,据 Nature 杂志对 Hilgenfeld 的采访,他带来的“冠状病毒抑制剂”并非是用于临床医疗的“药”,能否有效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还需进一步验证,而且这款正在试验阶段的抑制剂并不是针对这次源起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研发的。


Rolf Hilgenfeld 教授(来源:Rolf Hilgenfeld)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位德国教授携带相关技术及产品前来纯粹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Rolf Hilgenfeld 教授是德国吕贝克大学(University of Lübeck)生物化学专业的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特聘国际高级科学家,专注于新发病毒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自 2002-2003 年非典爆发以来,Hilgenfeld 的研究方向正是针对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非典 SARS 的病毒抑制剂(有关MERS及SARS相关资讯,可参看仪器信息网昨日内容:《除夕预警,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就在你的年夜饭桌上!》)这两者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目前,他在细胞培养阶段已经发现该化合物对 SARS 和中东呼吸综合症有效果。


冠状病毒(来源:CDC/Dr. Fred Murphy )


Hilgenfeld 表示:“我们已经在老鼠身上进行了测试,知道这两种化合物是安全的。但是,它们并不是药物。因为它们还从未在人类身上测试过。” 


此次相关消息中显示的被带入中国的是为小鼠中东呼吸综合症测试准备的第二代化合物。Hilgenfeld 教授他表示,现在武汉的机场还没有开放,如果下周仍是这样,他会考虑用快递的方式将化合物送到武汉。目前,Hilgenfeld 更希望可以和武汉当地的研究人员合作,在感染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上测试两种化合物。


寻找现有药物对症治疗


1月24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传来消息:抗艾滋病药物对武汉新型肺炎治疗有效!感染病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Lopinavir/ritonavir,LPV/r,商品名:克力芝)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治疗上有着很好的效果。


1月23日,之前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力芝)对他很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3 版)》中指出,克力芝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治疗。


克力芝(来源:Public Citizen)


克力芝(Kaletra)是常用的抗艾滋病药,是由两种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Lopinavir)与利托那韦(Ritonavir)组成的复方制剂。


此外,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3 版)》中还指出:IFN-α 雾化吸入可作为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措施,用以提高患者呼吸道粘膜的病毒清除效果。


IFN-α 干扰素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能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干扰素 IFN-α 和 IFN-β 在针对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非典 SARS 的冠状病毒的体外研究中发现,均有抑制效果。


新药物与疫苗研发


现有药物救急之余,新药研发刻不容缓。


1 月 21 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Moderna 在一份证券交易报告中表示,该公司正在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和美国疫苗研究中心(Vaccine Research Center, VRC)合作开发潜在疫苗。


Moderna 首席执行官 Stephane Bancel 表示,他们曾在 40 天内生产了一种癌症疫苗,该公司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表示:“ Moderna 的 mRNA 疫苗技术可以作为快速灵活的平台,可以很有效地应对新兴病毒(例如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 


美国 Novavax 公司也宣布,开始针对武汉冠状病毒开发候选疫苗。该公司表示,它们此前在包括 MERS 和 SARS 在内的冠状病毒研究和候选疫苗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对于如何开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药,Hilgenfeld 教授认为,最大问题是,“当你准备好了这些抗病毒化合物的时候就没有病人了。通常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会在 6 个月内结束,就像 SARS 一样。那么,我们在 6 个月之后就能得到数据,显示我们是否有一种化合物来对抗这种新病毒,并且可以进一步合作开发相关药物。但到那时疫情已经结束,就没有病人了,又怎样能进行临床测试?”


他还担心,把非典 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以及这一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所有感染者加在一起,可能感染人数对于制药公司来说,也根本算不上市场。因为数量太少了,他们不会感兴趣的。Hilgenfeld 也希望未来能有制药公司参与进来,推动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如果我们有获得批准的药物,那么就可以在下一次冠状病毒爆发时迅速地将其投入使用。”


继续追踪病毒源头


不论临床治疗还是研发药物,必须全面掌握病毒信息,找到病毒背后的传播者。但这一过程可能并不简单。曾经为了找到 SARS 冠状病毒的罪魁祸首,科学家花了近 15 年。


1 月 23 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在 bioRxiv 预印版平台上发表文章“Discovery of a novel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potential bat origin”。在该篇文章中,石正丽团队报道了这次在武汉最新发现的冠状病毒——nCoV-2019。


石正丽团队在 2017 年的一篇论文中表示,该团队在云南发现了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成功证实蝙蝠是 SARS 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同时开创了国内系统研究蝙蝠病毒的先河。而在武汉病毒性肺炎爆发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则是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给出了反应。


中科院期刊《中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 1 月 21 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观察新型病毒株与其他病毒的关系发现,武汉爆发的冠状病毒与蝙蝠身上一种病毒株密切相关。但蝙蝠传染给人的过程或许存在中间宿主,该研究并未揣测哪种动物是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


而《医学病毒》(Medical Virology)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认为,蛇也可能就是中间宿主,但同样无法下定结论“仍需以动物模型进行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版权所有 © 1992-2018广东中汇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高盛科技园北区C座7楼 联系电话:0769-22281951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6099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