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广东中汇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联系人:沈小姐
联系电话:0769-22281951

传真:0769-22287103

邮箱:ZHJC_ZHRZ@163.com

网址:www.gdzh-testing.com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高盛科技园北区C座7楼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行业资讯

2019年的这些“科学”流言,你有没有中过招?

来源:中国质量报 时间:2019-12-24 10:06:20 浏览次数:

如今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使得各类消息混杂

令人难辨真假

更有不少流言

打着“科学”的幌子迷惑公众

近日,中国科协梳理发布了

2019年度十大“科学”流言

看看哪些流言登上榜单

你曾相信过几个?

0

1

5G基站辐射对人体会产生影响

辟谣内容:手机、基站的电磁辐射能量较小,属于非电离辐射,与X光、核辐射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它主要是热效应。

0

2

“坐高铁=照X光”

辟谣内容:高铁的高压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极低频电磁辐射”,能量较小,不会使DNA链断裂,属于非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于医院里X光的电离辐射。

0

3

长期服用降压药致死

辟谣内容:高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身体靶器官损伤或衰竭,如心衰、肾衰、心梗、脑梗等,最终造成患者死亡。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靶器官的损害,并不会造成患者死亡。

0

4

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的利器

辟谣内容:电子烟虽不含焦油,但含有对健康有害的尼古丁,而导致烟瘾的主要成分就是尼古丁,有些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甚至超过传统卷烟。因此,抽电子烟并不能帮助吸烟者有效戒烟。

0

5

饥饿能够“饿死”肿瘤,延缓衰老

辟谣内容:营养不良的人肿瘤发生率更高,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疾病。如果肿瘤患者患有合并营养不良症,会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0

6

孕妇不可接种流感疫苗

辟谣内容:孕期女性较容易被流感病毒攻击。在流感大流行期间,孕妇因流感感染而住院、入住ICU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孕妇患流感可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影响,出现死产,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等情况。

所以孕妇有必要接种流感疫苗,且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0

7

抑郁症不是病,就是太矫情


辟谣内容:抑郁症是一种当今社会上常见的精神疾病,典型症状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严重可导致自杀,而患者自己无法通过意志力控制痛苦。我们应正确看待抑郁症。

0

8

低盐饮食不健康

辟谣内容: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达到了9至10克,远超健康标准。低盐饮食与麸质过敏并无关系,麸质过敏是谷物蛋白诱发的。

0

9

近视能治愈

辟谣内容:除了因睫状肌痉挛所致的“假性近视”外,近视是不可逆的,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失明。

1

0

液化气钢瓶着火一定要先灭火再关阀门

辟谣内容:燃气瓶起火时先关阀会导致燃气瓶爆 炸,这一说法缺乏消防常识。液化气钢瓶正常使用时,其压力远远高于大气压,阀门关掉,瓶内压力不会降低形成“回火”。同时还需注意,燃气瓶严禁卧放。

不难看出

上榜的“流言”几乎都是围绕着

👓日常生活 🚄

💊医疗健康 💉

🍜食品安全 🍞

等领域传播的……

因此,面对信息

要考虑内容是否可靠哦

那么,要如何才能击碎

这些肆意传播的“流言”呢?

办法只有两个字:

那就是科学


用科学击碎流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日前举办“典赞·2019科普中国”活动。活动现场揭晓了“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5G基站辐射对人体会产生很大影响”“坐高铁=照X光”“电子烟无毒无害”等流言上榜。这份流言榜让人们看到,流言本身也在“与时俱进”,治理流言要紧跟形势,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然而,流言再怎么“与时俱进”,依然还是流言,其所用招数多是老套路,戳破它并不难。比如“5G基站辐射对人体会产生很大影响”这条流言,就是借正在逐渐铺开的5G技术而生。其关键迷惑点是宣称5G信号需要高密度基站,而基站发射振频极高的毫米波,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电磁辐射,无线电台、微波炉、电脑、吹风机甚至太阳等,都是电磁波的发射源。手机、基站(不管4G还是5G)的电磁辐射能量非常小,跟前面说的那些发射源同属于“日常”级别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没什么伤害。而且,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都采用了上下行的功率智能控制技术,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越好,电磁辐射反而越小。

流言最常用的套路就是披上“科学”外衣。而戳破流言的伪科学,只需真科学及时出面,揭示真相即可。前些年曾反复出现的“塑料大米”“人造鸡蛋”“棉花肉松”“打针西瓜”等流言,现在已基本没人相信,骗不了人了。为什么?原因在于相关科学知识普及到位,已经成为常识。以“塑料大米”为例,最初该流言出现时,许多人看到“加工塑料大米的视频”,再加上“技术性”解说,就轻易被这“有图有真相”的忽悠术忽悠信了。但懂行的人说出真相,就让流言变成了笑话:视频所呈现的像大米一样的颗粒状物体确为塑料,但这只是正常的塑料加工过程,与假冒大米毫无关系。况且,这种看上去像大米的塑料颗粒售价要比普通大米贵多了,没有谁会傻到干以贵充贱的傻事。

俗语所说“流言止于智者”,智者之智,就是科学。但“止”的工作不能等到流言产生并流行起来之后才做,而应打好提前量,所谓“凡事预则立”,即有这层意思。实事求是地说,在治理流言的实践中,“预”的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到位。知 名研究机构尼尔森网联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了93.83%,但他们对食品安全科学信息的了解却只有47.73%。强烈的信息需求和缺失的科学认知之间形成矛盾,这就为流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而新京报一项关于流言产生及传播问题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调查结果显示,41.1%的受访者坦承自己不能分辨网络流言。而对于网络流言何以产生,受访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公开不充分(40.7%)。

民众缺乏分辨能力,而且又无法便捷获得相关权威信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很容易钻空子,利用民众的弱点和网络传播的便捷编造、传播流言。加之制造、传播流言的违法成本很低,一些人不惮以身试法。

由上述分析可见,流言产生的机理并不复杂,而依靠科学终结流言的方法也不难找,现在最需要加强的,是把“预”的工作做充分。具体而言,第 一件“预”的工作是加强科普宣传,要及时准确发布权威声音,与流言争时间、抢流量,打牢公众对市场安全信心的基础。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努力增加工作透明度,主动公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第二件“预”的工作是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机制,让造谣者受到惩戒,增加其违法成本。而更长远的“预”的工作,则是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长效机制,让政府部门、专 业机构、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和公众形成合力,共同织密流言免疫网。(胡立彪)



版权所有 © 1992-2018广东中汇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高盛科技园北区C座7楼 联系电话:0769-22281951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6099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