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测量不确定度
从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关系开始,到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发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简称GUM),标志着测量不确定度作为结果可信度度量手段正式在国际上开始实施。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在1999年发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的首份文件,从此开启了我国对于不确定度的研究。
根据规范,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表述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不要把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两个概念相混淆。误差是被测量的单个结果和真值之差,是一个单个数值,原则上可以用来修正结果。而测量不确定度是表述测量值的分散性,是一个区间,一般不能用来修正结果。
2、为什么要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从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关系开始,到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发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简称GUM),标志着测量不确定度作为结果可信度度量手段正式在国际上开始实施。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在1999年发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的首份文件,从此开启了我国对于不确定度的研究。
根据规范,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表述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不要把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两个概念相混淆。误差是被测量的单个结果和真值之差,是一个单个数值,原则上可以用来修正结果。而测量不确定度是表述测量值的分散性,是一个区间,一般不能用来修正结果。
(1)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第4.5.15条规定三种情况可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2)在《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CNAS-CL01-G003:2019)中第7.7条表示有以下三种情况时,适用时需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3)对于有食品复检资格的检测机构,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食品复检机构要求》(RB/T216-2017)规定食品复检结果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
3、食品领域测量不确定常用评定文件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有很多方法,如A类B类评定法以及利用质量控制和方法确认数据(step-by-step)评定法。
目前,食品中用的最多的是A类B类评定法。而A类B类评定法中把所有涉及化学方面的评定都归于了一类,未有专门针对食品方面的不确定评定文件。
A类B类评定法最常用的评定文件见下表。
4、如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的评定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明确被测量
(2)建立数学模型及识别不确定的来源
(3)量化不确定分量
(4)计算合成及扩展不确定度
(5)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