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结束的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定调了2019年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然是改革的核心引领。今年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报告将这一点放在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首要部分,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改革市场监管体系重大决策的内容一脉相承。
这句耳熟能详的改革基本遵循,多年来一直存在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但在认证认可行业的代入感却不是很强。一种理解是过去认证认可鲜少有政府和市场产生冲突的情况;也有另一种理解是认证市场体量不够大,这个行业的主体受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市场不曾给行业发展太多的苦头,而行业机构也没有给市场更多的刺激,认证行业生存环境相对舒适。不过,这一局面在近两年开始引发一些担忧和质疑。
引发人们担忧的有两个事实,一是认证机构数量一两年内突现倍增;二是此后业内出现暂时性的良莠不齐,认证乱象频出,认证市场“乱象整顿”行动由此引人瞩目。梳理近期工作报告,似乎不难从中找到相关工作的内在逻辑。
人们对认证市场的担忧,肯定不是杞人忧天。对于本来需要职业伦理、专业知识、丰富经验、良好服务来生存的认证行业来说,如果市场出现种种乱象,确实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较大。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认证行业不同于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其机构增量是在竞争不饱和状态下出现的,伴随着增量的出现,一些新业务形态也喷薄而出,这些对行业市场化改革来说都值得期待。
在一个自由、公平、友好的市场环境中,新机构和新业务形态的出现,不管如何,释放出的信号值得重视。通常讲,机构要生存,必须找到自己赖以生存的盈利模式,以目前老机构、老业务在市场的占有率,必然会倒逼一些机构探寻新的细分领域、业务模式以及增值服务,开辟新的蓝海,拓宽认证市场。出现竞争和商业战,并非是对行业发展的伤害,反而是倒逼行业升级的时机,充分的市场竞争才会优胜劣汰,提升品牌,这也是市场的力量之所在。
当然,允许认证行业充分竞争,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充分的市场化离不开政府背后的有力支撑,政府不能过多地干预市场,但政府会将注意力放在公平的市场规范与秩序的构建上,比如及时提供准确、权威的指导信息,出台监管办法,避免竞争带来的社会问题,等等。
无论如何,应以动态发展和包容的眼光来看待认证市场的新变化,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需要的是充分的信息披露,行业的自律以及他律,需要有关协会来净化市场,让优秀的有良知有先进理念的服务机构脱颖而出,让市场来平衡优劣和得失。
-END-
作者 | 侯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