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认证视频号精选
国内检测机构国际话语权不高,已成为长期以来困扰有色金属产品正常贸易的一个关键因素。李华昌作为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矿检测”)总经理、国家重有色金属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矿冶检测机构联盟首届理事长、CSTM采制样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各种科技奖励22项。在光谱分析、过程快速分析及仪器研发、实验室管理及标准化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他为争取有色金属检测国际话语权孜孜以求。
争取国际话语权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访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昌
作者丨徐航
记者:您在北矿检测工作了30余年,请谈谈您是如何与矿冶检测行业结缘的?
李华昌:我大学就读于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的原中南矿冶学院,从那时起,我就和矿冶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硕士师从赵新那教授,他的学术造诣、报国情怀,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将赵老师的很多理念传承了下来。博士师从周春山和符斌老师,两位老师都是矿冶界泰斗级人物,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记者: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矿产品检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得到快速提升,请您谈谈30年来我国矿产品检测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华昌:从技术上讲,经过30年的发展,矿产品检测领域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了。过去,矿产品的检测主要依靠化学分析法,现如今,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世纪70年代,原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分析研究室从国外引进了当时很先进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20世纪80年代,又引进了原子吸收光谱仪、ICP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但ICP光谱当年还不太成熟,应用范围有限。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ICP光谱仪器、ICP质谱、辉光放电质谱等现代分析仪器已在我国实验室广泛应用。
另外,我国在矿产品检测领域的研发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只能购买国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如今,我们已经能够自主研制出尖端的检测仪器。包括我本人,也参与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发工作。
另一个巨大变化是,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取得了重大突破。过去,我们基本都是被动采用国际标准,如今已经开始引导制定国际标准,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经过多年博弈,我们已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技术实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2016年,北矿检测突出重围,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指定的11家采样和检测机构之一,请您谈谈这其中的意义。
李华昌:我们花了近10年的时间,使北矿检测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指定的检验检测机构(LSA),这对于我国矿产品检验检测领域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关键矿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比如铜精矿70%以上依赖进口,锌精矿60%以上依赖进口,一旦品质出现争议,仲裁将成为一大难题。对于同一个样品,从技术上来讲,国外实验室和中国实验室的实验数据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进行国际仲裁时,我国企业往往输多赢少,这背后的因素很复杂。多年来中国冶炼企业一再呼吁,必须要有一个中国的检测机构站出来,给大家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北矿检测毅然肩负起了这个民族使命,但这背后,需要有硬实力作支撑。因此,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以及ISO/TC 26、ISO/TC 155、ISO/TC 183技术委员会工作,努力将中国标准呈现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积极参与国际上组织的各种能力验证活动,对于盲样检测,我们的数据基本上都能落在中位值附近;经常邀请外宾来访,在洽谈交流中,使他们了解北矿检测的能力,同时认可中国的技术实力。
记者:您刚才谈到,以前中国都是购买国外的高端仪器,现在北矿检测也开始致力于高端仪器的研发,请您谈谈进入研发领域的初衷。
李华昌:仪器设备是检验检测技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分析化学里,分析是工业的眼睛,而“眼睛”的核心是仪器。目前,对于矿产品检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实验室分析占主流,“眼睛”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够亮、不够快,不能在线实时反映出生产过程的情况。如果说我们能够研发出实时在线的仪器设备,能够快速给出检测结果,就能够实现弯道超车。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都有相应的专项支持。在“十二五”时期,由钢研纳克牵头,北矿检测作为参与单位之一,一起研发了ICP光谱和ICP质谱仪器。到了“十三五”时期,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北矿检测作为课题负责单位,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工业过程在线分析检测仪器开发与应用”,研发了包括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线质谱、液晶红外等在线仪器设备,既可以用在矿产品领域,也可以应用在化工、石油领域,在工业现场得到较好的应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关键矿产领域,北矿检测作为项目负责单位,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战略性矿产选冶分析测试技术和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从“十二五”到“十四五”,一步一个台阶,我们在仪器设备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记者:北矿检测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双百行动”综合改革企业,请您谈一谈机构改革方面的经验。
李华昌:对于企业来讲,我认为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刚入职时,就职的部门是原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分析研究室。2003年,研究室上了一个台阶,成立了测试研究所。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一以贯之。借此春风,2016年10月31日,北矿检测应运而生,由研究所转制为公司,我也从所长转变为总经理。这不仅是简单的名称变化,更是从体制机制管理和观念上的巨大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从人员管理、考核管理、薪酬管理、企业运营等各方面作出实质性的改变。如果不去改革,北矿检测肯定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我认为北矿检测在改革方面抓住了几个重点。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要求,一手抓党的建设,把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二是紧抓现代企业制度建设。2016年,公司成立之时就成立了董事会,选聘了职工监事,然后再由董事会决定聘用了经理层。经过严格的市场化程序,一步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所有的中层干部全部竞聘上岗,实行三年任期制,实现了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
对于员工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尽可能激发正能量。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建立了员工的职业通道,研发人员、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有不同的发展通道,形成了相应的评价标准。2019年,开始推行骨干员工股权激励机制,把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活力。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尽可能地营造奋发向上的和谐氛围。
记者: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请问这么多年北矿检测坚守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李华昌:我们的企业文化归纳起来就是“德、勤、上、尚”四个字。
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要以德为先,品行端正。特别是作为检验检测机构,要保持公平公正性,以及客户信息的保密性,这是第三方机构生存的根本。如果“德”没有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将无法生存。
光有“德”还不够,还要“勤”。作为领导来讲,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经常跟员工讲,要珍惜时间,热爱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大家都很勤奋,企业就不会差。
“上”是指大家都应该有上进心。作为管理层干部,如果不上进,不比员工优秀,不能给员工带来正能量,肯定是不合格的。
“尚”是指要做一个高尚、纯洁、善良的人。我们提倡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的同时,也要有获得感,既要有物质的收入所得,又要获得精神层面的快乐。
记者:未来,北矿检测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李华昌:按照集团的要求,我们的短期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收入利润翻番,实现上市。中长期目标是到2035年,在矿冶检测技术领域实现世界第一。北矿检测作为一个创新型的企业,始终致力于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高质量服务促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