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工作场所中的沉默杀手-粉尘
近些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呈现飞速发展趋势,然而,随之而来的职业病病人也在不断显现,并且,在社会上,“开胸验肺事件”的阴影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加强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以保护广大铁路工人的身体健康和铁路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在铁路生产工作环境中,尤其是在电焊、熔接、探伤、上砂、隧道相关工作的作业场所,会存在“粉尘”这一职业危害因素,它就像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沉默杀手。
面对“粉尘”职业危害因素,我们做好准备了么?我们将如何有效应对,让我们来一起寻找答案:
首先,什么是粉尘:
粉尘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车间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比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尘、有机粉尘等。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如长期接触粉尘后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重者X光片检查发现有肺组织纤维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尘肺病。尘肺病是指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可以诊断的尘肺13种,其中以矽肺和煤工尘肺的发病人数最多。
那怎样才能正确预防“粉尘”危害因素呢?
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程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只要措施得当,尘肺病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一是作业环境:工程预防可以采取通风、防尘措施,作业场所内要经常通风,采用湿式作业或将产生粉尘的场所封闭起来。
二是个人防护:在粉尘作业场所中应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送风头盔等。
三是定期监测: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定期测定粉尘浓度,使工作场所的粉尘控制在国家允许的浓度内。
四是定期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工厂必须为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提供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并把不适宜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及早撤离,同时工人应积极配合体检,尽早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