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GB23200.117-2019《植物源性食品喹啉铜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下简称新标准)在内的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将于2020年2月15日正式实施(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GB 23200.116-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90种有机磷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相关解读点击这里查看)。这填补了喹啉铜残留量测定的国家标准空白。
喹啉铜从哪来?对人体的健康有啥危害?
喹啉铜又名必绿、兴农、净果精,是一种喹啉类保护性低毒杀菌剂,属于有机铜螯合物。其作用方式独特,通过在作物表面形成致密保护膜,阻断病菌与作物接触,阻止病原菌侵染作物。喹啉铜还可以作用于病原菌内部,抑制病原菌主要的活动和传导,从而杀死病原菌,能够防治梨、苹果等水果中轮纹病及黄瓜、番茄等蔬菜中的霜霉病。
和许多农药一样,喹啉铜如果使用不当会污染环境,同时在人体内富集,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主要容易在肝脏中累计,导致人体肝脏功能损伤。同时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也于8月15日发布,相对于标准GB 2763-2016,GB 2763-2019增加了3种水果中喹啉铜的限量值。见表1

本标准检测方法简述
1、原理
新标准用1%草酸溶液提取,亲水亲脂平衡的水可浸润性的反相固相萃取净化,1%草酸水溶液复溶,用带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2、适应范围
新标准适用于植物源性食品,并提供了三种类型样品(蔬菜、水果、植物油和食用菌;谷物、油料、坚果;茶叶和香辛料)的不同前处理方法,基本囊括了检测需要。
3、定量限
新标准定量限为0.1mg/kg,满足GB 2763-2019的检测需要。
4、注意事项
新标准中有两个明确的控制点:pH和禁用玻璃器具。前处理过程中,经提取后,过HLB柱子前应将待净化液的pH用氢氧化钠调至3,这样更有利于HLB柱子吸附喹啉铜,提高检测回收率;而玻璃器具会对喹啉铜产生吸附,所以整个过程禁用玻璃器具。
小结
喹啉铜作为高效、广谱、安全、低毒、低残留的有机铜杀菌剂迎合了现代农药发展的主流趋势。但随着该杀菌剂使用的频率和范围扩大,急需对其在食品中残留量的监控。新标准规范了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喹啉铜的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其发布和实施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