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工作过程和环境中,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因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双耳听力损害。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万作业人员处于职业性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噪声聋发病率逐年提高,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1.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噪声的引起感应性耳聋,它对人体多个系统,如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可造成危害,但主要的和特异性损伤是在听觉器官,这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于稳态噪声环境中所致的慢性进行性内耳声损伤。
2.为什么会得职业性噪声聋?
在生产过程中,长时间暴露于强度大于85分贝(dB)的噪声环境中会对耳蜗造成损伤。短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可能只会引起短暂的听力下降,但是长此以往逐渐会变成永 久性的听力损伤。初期表现为高频段3000至6000赫兹(Hz)听力下降,耳蜗基底部组织细胞受损变性、坏死,随接触噪声时间加长,病情加重,向语言频段500、1000、2000Hz发展,最终导致耳蜗大部或全部,尤其是当顶部受损时就会出现明显语言听力障碍。
3.职业性噪声聋的临床表现
(1)渐进性听力减退: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即可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的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如果再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可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
(2)耳鸣可能早于耳聋出现,或与耳聋同时发展,为高音性,蝉鸣声比较常见,常日夜烦扰,安静时加重。
(3)其他: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等症状。
4.发现自己患有听力损伤怎么办?
(1)立刻脱离噪声环境,暂时性的听力下降无需治疗,脱离噪声环境。
(2)及时就医。
5.如何预防?
(1)避免接触噪声环境。
(2)健康监护: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需要接触噪声的工人,在上岗前应当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
工作环境中噪声8h等效声级≥85dB(A)阈值时,工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噪声8h等效声级≥80dB(A)且<85dB(A)时,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3)个体防护: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耳塞、耳罩、帽盔等个人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保护听觉器官。
6.得了职业性噪声聋如何维权?
目前我国执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是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GBZ49-2014)。劳动者经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患职业性噪声聋后,可通过用人单位或本人直接向人力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认定工伤后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7.耳机与听力损伤
根据WTO数据,因不安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和暴露在噪音很大的娱乐场所,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和青年面临听力损伤风险。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耳机,容易引发耳鸣,并且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害,不用到老年就耳聋。
WTO规定,连续8小时接触85分贝以上声音或15分钟接触100分贝即为不安全声级。在12至35岁青少年和青年中,近50%的人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音量大到不安全程度。这一半耳机发烧友,差不多过20年,听力就会严重损伤。
要保护听力,应尽量用音响外放听音乐,其次是用降噪功能好的耳机。使用耳机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不超过3小时。音量要控制在安静环境中的适量大小。不可在噪音大的地方用耳塞,比如公交车上、飞机上、健身房里等,你会不知不觉将音量开大,使听力受损。
-END-
来源 | 朝阳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