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亮点
以甘肃省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工及企业职工这五类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五类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简介
健康素养是一种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职业人群健康素养已成为研究热点。
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这五类职业人群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健康教育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及接受能力,其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对个人和家庭,甚至对国家和社会均有重要影响。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来自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各县(市)抽取2031名调查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2016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比较五类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健康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医务人员(30.77%)、教师(24.21%)、公务员(17.56%)、事业单位职工(16.16%)、企业职工(12.44%);五类人群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3,P < 0.01);性别、民族以及文化程度是五类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提示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高度关注各职业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图文导读
▎不同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在本次调查对象中,医务人员健康素养具备率最 高,达到了30.77%;最 低的是企业职工,为12.44%;五类职业人群总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7.67%,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甘肃省五类职业人群
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的具备率(%)

本次调查也显示,不同特征的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分布存在差异:公务员健康素养具备率在文化程度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的具备率在性别、地区、年龄以及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健康素养具备率在地区、民族、年龄和文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业单位职工在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企业职工在民族和文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是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甘肃省五类职业人群
健康素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END-
作者 | 张俊梅1,杨媛媛1,2,陆一鸣3,鲁培俊3,李亚红1,李柏谖1,王玉1
单位 | 1.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 甘肃省卫生与人口发展研究中心;3. 甘肃省医院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