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中,劳动者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 or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
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是不是抽象了些?不急不急我们来慢慢解释。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照其来源可分为三大类:
生产工艺过程
化学因素
常见的有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金属与类金属:比如铅、汞、砷等
有机溶剂:苯和苯系物、二氯乙烷等
刺激性气体:氯、氨、二氧化硫等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硝基苯等
高分子化合物:氯乙烯、氯丁二烯、含氟塑料等
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等
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
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真菌孢子、森林脑炎等
劳动过程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如机动车驾驶等;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发音器官过度紧张等;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或过量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的观念,违反安全操作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等。
生产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高原环境的低气压、深井的高温高湿等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与无毒工段在一个车间等
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所致环境污染
来源 | 广东职业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