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生产销售的衣服用、装饰用和家用纺织产品,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纺织品中可能含有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和因素,作为检测项目需重点关注。
01
甲 醛
在纺织品面料的生产中,为了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目前用甲醛印染助剂比较多的是纯棉纺织品,特别是一些生产商为降低成本,使用甲醛含量极高的廉价助剂,对人体十分有害。
02
偶 氮
纺织服装使用了含有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后,这些物质在与人体的的长期接触中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进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改变人体的DNA的结构,最终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03
pH值
纺织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纯碱、烧碱、pH值调节剂、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如果水洗不彻 底,就会造成织物上存在酸、碱残留物。纺织品pH值超标,会破坏人体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引起瘙痒,并使皮肤容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甚至引发皮炎等症状。
04
色牢度
染色印花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作用下的褪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差的纺织产品碰到水、汗渍、日晒或物理摩擦时,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
05
异 味
纤维制品上若有一些奇特气味散发出来,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纤维制品上,而化学残留物药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影响的。霉味会成为引发哮喘病的过敏源;沸程石油味可能引起化学性脑炎;芳香气味对中 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鱼腥味会对眼鼻咽喉和呼吸道产生剌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