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时节,
春风拂面暖人心。
两会召开进行时,
关于两会,
作为一名职业卫生人,
我们最关心啥?有哪些期待?
自然是会上委员们那些
职业安全健康的建言啦!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委员关于职业健康的声音~
——方敏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热控专责工程师)
发电企业、电网、化工等行业的一些职工,由于生产的连续性,需要露天对设备实行巡视操作或处理故障缺陷等工作,经常能看到他们在“三九”天“裹成粽子”,在寒冷中坚持工作的身影。工作性质使他们没有办法待在屋内享受温暖。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从事露天工作的劳动者,可能会造成身体的冻伤、冻僵,从而诱发心脑血管、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低温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正是有这样的劳动群体,才保障了人们在电力、供暖等方面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从健康的角度讲,有必要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保护和低温津贴。
从相关法律规定角度讲,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保护和低温津贴是有法可依的,低温环境下工作劳动者获得低温津贴是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劳动者的关爱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体现。
目前高温下劳动津贴已经惠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但低温劳动津贴由于缺乏立法政策,劳动者应有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一是虽然有国家规定,鼓励企业在极寒恶劣天气向一线、艰苦岗位的职工发放津贴补助,但只是一种倡导,不具有强制性。
二是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政策,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要求。
“可参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低温作业防护管理办法》,根据我国南北温差和低温作业时间率(低温作业时间率是指1个劳动日在低温环境中净劳动时间占工作日总时间的百分率)在各省进行细化,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制度,为特殊岗位劳动者增加低温津贴。”
今年全国两会上,唐金海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和张茂华委员(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不约而同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杜洪印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杜洪印委员在天津的调研发现,职能划转前,天津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总队6个业务部门42人从事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原安监部门体系为市安监局/执法队、各区安监/执法队、街镇安全办,一直下沉到街道,承担日常巡查工作。职能调整后,市应急管理局及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总队仅划转4人至市卫生健康委及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所从事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且未增加编制。同时,部分区卫健委也已承接职业安全健康职能,但监督人员及编制并未随之增加,各街道安全办人员负责安全生产,不再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
“据我了解,目前为止,天津市、区两级职业安全健康执法体系尚未建立,无专职或兼职的监督人员从事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不利于后续工作开展。” 杜洪印委员建议,要按照“编随事转、人随编走”的原则,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增设与职业卫生监督职责相匹配的编制、人员,以便平稳承接和顺利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制定出台适应我国职业病防治需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机构、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的保障条件,指导各省市加强队伍建设。
“创新或优化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模式,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杜洪印委员认为,应研究开展“互联网+”“物联网”和云平台等新技术在执法监督中的应用,提高执法监督效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尽快组织梳理现行有效的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文件,根据轻重缓急,按照法定程序及时组织开展修订、整合、废止和发布等工作。
来源:人民政协网
-END-
下一条:职业卫生日常防护措施和管理方法